j9九游会·(中国)官方网站
打造全球j9九游会合成生物产业创新高地!这一高峰论坛即将在宝山开幕

  j9九游会上海,全球卓越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和科技创新中心,是我国合成生物学的发源地,诞生了该领域多项第一:1965年合成了世界第一个结晶牛胰岛素,2008年成立了国内第一家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中科院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2018年创建了全球首例人造单染色体真核细胞……并在合成生物学领域汇聚了8名院士、40余名优秀青年科学家、一大批专业人才,以及细分领域领军企业,也是国内应用场景丰富、国际化程度高、国内外产品下游客户最为集聚的城市,在全球合成生物学版图中具有重要地位。

  当前,全球以合成生物学为引领的第三次生物技术革命正加速蓬勃发展,上海如何继续发挥产业基础优势、把握战略发展机遇、构建创新培育体系,建设引领全球的合成生物产业创新高地?由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市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办公室指导,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政府主办的“2023上海合成生物产业高峰论坛”将邀请政、产、学、研、金等业界大咖共同进行探讨分享,为您带来一场难得的产业发展饕餮盛宴。

  本次论坛由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市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办公室指导,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政府主办,上海市宝山区经济委员会、上海南大开发建设有限公司、上海临港南大智慧城市有限公司承办,上海市生物工程学会协办,将是上海首届以合成生物产业为主题的峰会论坛。

  中科院赵国屏院士、清华大学陈国强教授、北京大学雷晓光教授、波士顿大学刘平华教授及国内众多顶级科学家云集,3家合成生物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华师大实验室领军人物齐聚,并邀请业内领军企业、金融投资、行业机构等共同参与,分享前沿科学热点,探讨产业发展机遇,促进产业发展。

  论坛设置主题报告、圆桌论坛、投融资对接等丰富内容,将围绕上海市如何抢抓机遇,聚焦合成生物产业发展规划、前沿技术、产业培育过程中的痛点难点等话题深度探讨。旨在政府搭台、企业发声,针对合成生物企业家、创业者发展的过程中的痛点难点,探索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创新,推进合成生物产业创新发展。

  抓住产业发展机遇,以平台和龙头企业为抓手,以专家人才集聚为支撑,汇聚创新要素资源、培育产业生态,构建产业创新体系,全面推进上海首个合成生物产业园“南大合成生物产业园”建设,打造国际引领高地。

  赵国屏院士,陈国强教授,上海市经信委、科委、科创办领导及宝山区领导共同启动

  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院长、微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上海合成生物学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

  华东理工大学科研院院长、华东理工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副主任、华东理工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主任

  16:35-17:20圆桌论坛三:“美丽泡沫”还是“换道超车”——合成生物的“投资机遇”

  投资机构:复健资本、锐合资本、景林资产、道禾资本、方富创投、国新控股、中科优势、东方证券、长城证券等

  赵国屏,分子微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微生物科学院院士。现任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系主任,中科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生物医学大数据中心首席科学家,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首席科学家,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专家委员会主任,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院/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院首席科学家。研究领域涉及微生物基因组学、系统与合成生物学以及生物信息学等方面j9九游会。曾参与启动中国人类基因组计划及相关生命“组学”研究,克隆若干遗传病致病基因;主持若干重要微生物的基因组、功能基因组、比较和进化基因组研究,解析SARS冠状病毒分子进化机制。在细菌蛋白质乙酰化组和肠道微生物组等领域作出若干开创性工作。组建并领导中科院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在酵母染色体重构,代谢组与代谢流量组研究,天然化合物细胞工厂制造,基因编辑技术研发等方向上,实现重要突破j9九游会。近年来,参与组建并领导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现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生物医学大数据中心,为建设国家生物医学大数据综合性服务平台开展预研工作。

  陈国强,1963年生,1985年本科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应用化学系,1989年获得奥地利格拉茨(Graz)工业大学应用化学博士学位。1990至1994年在英国诺丁汉(Notttingham)大学和加拿大阿尔伯达(Alberta)大学做博士后研究,1994年被聘为清华大学副教授,1997-今聘为清华大学教授,2003-2009年兼任汕头大学多学科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生物合成PHA材料及其下一代工业生物技术”的研究。在国际学术期刊如Chemical Reviews、Chemical Society Reviews等上共发表微生物技术和生物材料相关论文400多篇,Web of Science引用两万五千多次,H指数78。获得授权专利50多项,50个公开专利。他开发的技术已经在数家公司用于大规模生产微生物塑料聚羟基脂肪酸酯PHA,使我国成为PHA领域国际上学术和产业最发达的国家、以及其医学应用研究做多的国家。陈教授获得的荣誉包括:国际代谢工程奖(2023)、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2016)、候德傍化工创新奖(2015)、首届闵恩泽能源化工杰出贡献奖(2013)、谈家祯生命科学创新奖(2011)、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4)、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2004)、第八届中国青年科技奖(2003)、纽伦堡国际发明奖(2003)、茅以升科技奖(2003)、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杰出青年(2002)、 国家发明二等奖(排名第一)(2002)等。是973“合成生物学”项目以及国家重大专项项目的首席科学家、清华大学合成与系统生物学中心主任、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兼职讲座教授。连续七年获得Elsevier出版社生化与分子生物学高引用作者。

  张立新教授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终评优秀),“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973项目和合成生物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终评优秀。2017年他担任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融汇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技术,把多组学数据与反应器参数变量相结合,在生物智造方面做出了系统性和开创性的贡献。如他获得了自主知识产权的阿维菌素产生菌,大幅提高了阿维菌素发酵的底物利用率,使得我国的阿维菌素产业打破美国默克公司垄断,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201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六届联合国UNIDO 全球科技创新奖(2022)、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2011)、药明康德生命化学奖和“英国皇家化学会-罗氏青年科学家奖”;还合作获得黑龙江省技术发明一等奖(2021)。他现任SSB杂志(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高起点新刊,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合成生物学专委会唯一英文会刊, SCI)主编,被聘为美国哈佛大学客座教授,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海外评估专家,合成生物学欧盟第七框架计划的科学顾问和国际化学生物学会前主席。他获得33项发明专利授权,在Nat Biotech.等期刊发表300余篇论文。兼任《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副主编、《Frontiers in Synthetic Biology》副主编等学术职务。上海市遗传协会理事(2019-),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合成生物学专委会委员(2019-)。任欧洲微生物联盟的第一位中国学术大使,美国微生物学会中国学术大使,2018年作为联盟主席成立阿维菌素产学研国际联盟(Avermectin Alliance)。

  叶海峰,华东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原创探索项目资助,曾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国家优青、青千。任教育部科技委交叉科学与未来技术专门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理事。2007–2013年于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 (ETH Zurich)从事博士和博士后研究工作。2013年被授予 ETH Zurich 最高荣誉奖章。主要从事医学合成生物学与生物治疗研究方向,研究内容包括智能细胞药物设计构建、光遗传学工具开发、精准可控的肿瘤免疫治疗、药物工程菌设计改造等。相关研究成果以第一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在 Science、Sci Transl Med、Sci Adv、Nat Biotech、Nat Biomed Eng、Nat Chem Bio、Nat Commu、Proc Natl Acad Sci USA等期刊。申请发明专利 20余项,授权8项。

  雷晓光,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资深研究员,深圳湾实验室资深研究员。雷晓光教授2001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学院,2006年在美国波士顿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06-2008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9年全职回国工作,现任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 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科技部863、973计划首席科学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入选中组部“万人计划”,获得北京市“卓越青年科学家计划”资助。目前担任国际著名学术期刊《Bioorganic &Medicinal Chemistry》执行主编。独立工作以来,在Cell,Nature,Science,Nature子刊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20余篇,获得了20余项创新药物发明专利授权,开发出四类“first-in-class”创新药物分子,其中一类药物分子于2021年10月进入一期人体临床实验;荣获了国际四面体青年科学家奖,国际化学生物学协会首届青年科学家奖,以色列David Ginsburg Award,瑞士化学会杰出讲座教授奖,日本化学会杰出讲座教授奖j9九游会,中国化学会-巴斯夫青年知识创新奖、维善天然产物合成奖、青年化学奖,树兰医学奖、药明康德生命化学奖等20多项国内外学术奖励。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有机合成化学、化学生物学、合成生物学与创新药物研发。

  王勇,博士,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科技部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合成生物学”重大专项项目负责人,首席科学家。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现任上海市生物工程学会秘书长、副理事长、合成生物学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天然产物的合成生物学,作为项目负责人,先后主持完成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国家或省部级科研项目。近年来在Nat Commun, Mol Plant, Cell Res, Org Lett, Metab Eng等本领域重要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申请专利45项(已授14项,国际专利5项),多项基于合成生物技术的天然产物产品实现了产业化推广,推动了行业进步。

  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院长,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上海市领军人才。本科、硕士毕业于吉林大学分子生物学系,1994年于白求恩医科大学获博士学位。先后在日本国立生命科学和技术研究所、美国国立健康总署癌症研究所开展博士后和高访学者工作。1989-2008年在吉林大学分子酶学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重点实验室主任;2009年起至今任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致力于分子酶学和合成生物学研究,提出了“酶活性中心稳定化”“定向蛋白质模块组装”等酶分子理性进化策略j9九游会,发展了药物合成生物学研究体系和分子诊断新技术,获上海市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等省级科技奖励四项。

  赵黎明,博士、教授,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现任华东理工大学科研院院长、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主任,中国轻工业生物基材料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发酵工业分离提取技术研发中心主任等职务。担任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理事、益生制品分会副理事长;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食品添加剂分会理事长;上海食品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化工学会理事。国际期刊Food Bioengineering主编,《化学试剂》副主编;Bioresources and Bioprocessing、Food Science &Nutrition、《中国食品学报》、《生物技术进展》等多本学术期刊编委。研究方向为基于分离提取技术的食品药品与材料工程,聚焦几丁质、PLA、PA4、PET/PEF等聚合单体和聚合物的绿色生物制造,特别是膜及色谱分离介质和技术开发与应用。近年来主持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863计划等10余项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承担了20余项企业横向课题研发和产业化推广工作,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以第一完成人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6项;授权中国发明专利40件、美国发明专利1件;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出版中、英文学术专著3部;主编教材2部。荣获上海市曙光学者、上海市优秀技术带头人、“十三五”轻工行业科技创新先进个人、中国生物发酵行业30年协同创新奖(个人)、伦世仪教育基金杰出青年学者、宝钢优秀教师、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个人)等荣誉。

  许恒女士在中英美三国从事大健康、FMCG、合成生物学、低碳科技方向战略投融资管理十五年,为英国牛津大学商学院MBA及美国普渡大学健康传媒硕士;曾就职于光明集团海外战略投资组,Yum百胜集团创新事业部等;现为东庚新材料高级副总裁,并担任上海新材料产业基金联盟副秘书长,负责推进国际领先的合成生物学、绿色低碳技术的投融资及全产业应用。

  欧阳鹏飞,清华大学生物学博士,工商管理博士后。在合成生物学及生物化工领域拥有近10年一线研究经验,发表并申请多项SCI论文及发明专利,在校期间曾担任清华大学生命学院研究生会主席。2018年后从事产业咨询研究工作,并进入清华经管学院联合培养博士后研究,担任助理研究员,对全球生命健康新技术新产业的研判和投资分析有深入的理解,2020年在Venture lab of DeepTech从事合成生物学的孵化和投资,2021年担任苏州百福安酶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2023年加入北京微购工场担任副总裁。

  李治玮,赛默飞中国研发中心总监,从事生物医药研发工作近十年,有着丰富的临床研发经验。赛默飞致力于生物制药研发及生产工艺的每一步创新,帮助科学家研发和生产出更有临床疗效、更安全、更经济的疫苗、抗体药物,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产品,惠及更多病患j9九游会。

  赵华,博士,博士后先后工作于美国加州大学(UCSB)和伊利诺伊大学(UIUC); 后有11年新加坡科技局(A*STAR)工作经历;2018 年3月回国加入金斯瑞的子公司枫杨生物,历任研发总监、助理副总裁;2020 年9月加入川宁生物(301301.SZ),现任川宁生物副总经理兼首席科学家,其子公司上海锐康生物技术研发有限公司任总经理。

  张金祥,山东福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总监,中国农业大学-中科院微生物所联合培养博士,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博士后,日本国立食品综合研究所—联合国大学麒麟学者,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长期从事微生物合成生物技术、酶催化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以基础研究带动产业发展,完成多种工业酶制剂和微生物代谢产物的产业化,先后申请美国专利2项、中国发明专利20余项。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中日合作项目1项,美国能源部项目1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一项。目前的研究方向是甜味剂和功能营养品的生物法制备以及应用场景开发:包括赤藓糖醇的微生物发酵,海藻糖、阿洛酮糖和肌醇等的生物酶法合成。

  杨梓梁,CellX 创始人兼CEO,亚太细胞农业协会秘书长。影响力创业者,于2020年放弃沃顿MBA回国创立CellX。过去三年间,带领CellX获多轮总计超亿元融资,组建拥有超过10余名博士的40人团队和强大的科研顾问网络。同时担任亚太细胞农业联盟的创始成员和秘书长,与十余家亚太地区细胞农业企业一同致力于推动细胞农业在亚太地区的市场准入进程和消费者教育。前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咨询顾问,毕业于美国塔夫茨大学,英国牛津大学访问学者。BCG任职期间,为世界500强企业高管提供战略咨询,并拥有美国、澳大利亚、英国、中国等多国工作经验,帮助跨国工业企业实现由亏转盈。福布斯中国30under30,36氪36under36,中国科协“科创中国”创业先锋榜。

  2021年与两位合伙人共同成立吉态来博(北京)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并任职CEO,公司在18个月内完成工业化条件下的小试、中试并启动首个规模化工厂的建设。曾任职德国巴斯夫多个事业部并担任高级职位。曾创立氢能产业方向的科技公司。对产业化落地,多种类型企业间合作的构建,公司的战略规划有着较为丰富的经验。 南京工业大学高分子材料专业,曼彻斯特商业学院MBA.

  1995年参与早期中国互联网商用与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 长期关注全球信息产业与数字经济发展,著有信息、科技与管理方面的专著十余部。坚守信息化与企业科技管理工作第一线年从美国硅谷归国后加入了上海市海促会,积极参与中国的经济建设,主持多项国家创新示范重点项目,在近5年内,发表评论、研究文章200余篇,为中国产业新科技与管理、产业与数字经济战略、绿色供应链、产业生态可持续发展与建设、大数据应用等方面做出积极的努力和贡献。上海市第十二届上海市侨联委员。现任全球城市数字经济研究院院长、上海市海外经济技术促进会会长、国家信息中心电子政务质检中心溯源体系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理事,中国人民大学 CIO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电子学会两化融合技术指导专委会专家,多地方政府产业顾问。获 2016 年中国信息产业年度经济人物、中国信息治理践行人物奖、2018年上海市软件服务明星,2020 年上海市归侨侨眷先进个人称号等荣誉。 著有《国际数字之都》系列、《5G商用:产业数字化转型》、《大数据时代的云计算敏捷红利》、《软件定义世界》、《智能制造创新转型之路》、《新基建:数字经济产业风口》、《IT服务管理新论》等十余部专业书籍。在国内外重要媒体、期刊,围绕信息化、数字化科技与管理、产业与企业管理发展等热点问题,在近5年内,发表评论、研究文章200余篇,是《世界经理人》、《新浪财经》等专栏作家。

  徐俊先生于2009年加入毕马威,具有超过10年的审计经验,具备中国注册会计师和澳大利亚注册会计师双重专业资格,现担任毕马威生命科学行业合伙人。徐俊先生于2017年被上海注册会计师协会选入行业优秀人才库。徐俊先生主要负责为中国民营企业及大型跨国企业提供专业的审计服务,曾参与多家上市民营企业的首次公开发行、年度审计、重大收购等工作,涵盖了生命科学、广告、汽车、航空及科技等行业。徐俊先生目前正在领导若干家港股和A股首发项目审计,有着丰富的资本市场交易领域的经验。

  沈阳药科大学微生物制药专业学士,复旦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中欧国际工商学院EMBA。2018年加入复星集团,担任复星创富合伙人、投资董事总经理。曾在上药集团、默沙东等药企从事销售和市场管理工作,2008年开始涉足并深耕互联网医疗行业,历任丁香园BU Head、深圳华康移动医疗CMO、微医集团高级副总裁等,拥有丰富的医疗行业运营与投资经验。投资案例包括薄荷健康、艾康特、澳斯康、赛分、凯莱谱、博腾生物等。曾获得“融资中国2020年度最佳女性投资人”称号。

  张冲,执业药师,高级工程师。曾于医药工业界从事多年药物研发工作,曾创立CRO公司并购退出后,先后担任万乘资本执行合伙人,松禾资本董事总经理,主要投资创新药和创新医疗技术方向,目前已经完成蓝晶微生物、源兴基因、瑞德林生物、维琪医药、映恩生物、希格生科、博睿康、先健心康等数十个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和IVD项目的投资,在生物医药行业有十多年的创业和投资经验。2022年入选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投资首批青年H50成员,2022年获得母基金研究中心最佳医疗健康投资人Top30,2022年度中国新材料与合成技术领域投资人TOP20。

  周荣华,国新国证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部董事总经理。复旦大学、台湾大学双硕士学位, 二十余年金融行业投研经历,在宏观研究、资产配置、股权投资、资产管理等领域具备丰富的投研管理经验。

  主要从事合成生物学代谢工程与酶工程,利用工程细胞工厂以秸秆或塑料为碳源生产丁二酸等生物基材料平台分子和萜类高附加价值产物。结合多套基因编辑整合系统,建立丁二酸、叶黄素、维生素A、维生素K和独脚金内酯等萜类相关高效合成途径,实现高附加值产物与能源的高效联产,解决生物质产业主导产品单一等问题。与可口可乐、沃尔玛、Godiva、SimeDarby、AlEn、Conagen等公司合作开发相关产品管线,已发表文章十余篇,已提交申请美国专利五项,其中两项已完成产业转化。

  上海交通大学Bio-X研究院院长,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万人计划“领军人才,获评谈家桢生命科学奖创新奖、上海市科技精英、上海市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首届教育部青年科学奖、首批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第十八届上海市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以第一完成人身份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论文总引用17900余次,H-Index 59;连续入选爱思唯尔高被引学者。

  宋丹凤女士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5年里一直从事“号称生物芯片”的生物酶产品及相关解决方案的开发工作,她曾就职于全球顶尖工业酶制剂公司杜邦丹尼斯克中国研发中心,作为核心成员参与早期的筹建,并参与推动两个酶制剂产品在北美成功上市,在此期间,发表多篇PCT专利。同时宋女士也曾就职于本土诊断企业中元生物,担任诊断用酶产品线负责人,从零开始搭建研发和转产团队,成功开发出20多种诊断用酶产品,直接实现经济效益数亿元。2022年初,宋女士在宝山创立了新镁生物,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生物酶产品和解决方案,更好赋能生物技术行业。

  南大智慧城位于宝山区西南部,中外环之间,紧邻市中心,区域规划总面积约6.3平方公里,是上海市南北转型重点区域,是宝山打造上海科创中心主阵地两大核心承载区之一,也是宝山区全面奋进北转型的重点区域。南大智慧城以科创企业总部为主导,聚焦数字经济、合成生物、科技金融等产业,同步支持生物医药、人工智能、芯片研发等科创产业发展。

  上海首个合成生物产业园,以重要平台和龙头企业为抓手,以专家人才集聚为支撑,积极汇聚创新要素资源,加快培育合成生物产业生态,构建国内合成生物产业发展新格局,建设国际引领新高地。2021年9月,南大合成生物产业园正式挂牌,标志着南大合成生物特色产业相关工作正式启动,并进入快速推进阶段。南大合成生物产业园拟规划建设国家级合成生物重点实验室、设立院士工作站、构建创新孵化平台、成立合成生物产业引导专项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