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9九游会12月11日,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新闻办举行科技创新重大进展新闻发布会。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孙利剑出席发布会介绍近期全区科技创新重大进展情况。自治区科技厅(知识产权局)厅长(局长)李秉荣、内蒙古大学校长陈国庆参加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党的十八大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科技创新新理念、新思想和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推进知识产权强区建设。重点从六个方面着力,抓战略,强化顶层设计;抓改革,理顺体制机制;抓统筹,提升创新能力;抓项目,引领产业升级;抓企业,培育创新主体;抓合作,推进协同创新。经过几年的努力,科技创新体系基本形成,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创新绩效大幅提升,创新驱动发展站在了新的更高起点上。通过全面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关键技术攻关、平台载体建设三大工程,在新材料、清洁能源、装备制造、绿色农牧业、生态环境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科技进步贡献率由2011年的35%提高到2016年的45%,成功培育了3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呼和浩特金山开发区和鄂尔多斯高新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超过500家,是五年前的3倍,全区拥有各类创新平台载体共874家,其中80%以上是近五年来建成的。
以上是自治区科技发展的总体情况。下面,我就近期全区科技创新重大进展向大家作以简要介绍。
一是科技计划管理改革从源头上探索解决科技与经济两张皮和研发效率不高的顽疾。自治区党委、政府和科技厅相继出台了科技计划调整、项目经费管理、决策咨询、项目储备库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等一系列配套的科技改革措施。j9九游会特别是在项目管理上大胆改革,出台了《自治区科技储备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修订了《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这项改革措施得到了国家科技部的充分肯定。
二是科研机构改革增添了创新活力。针对我区人才、技术等创新资源不足的突出问题,自治区政府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启动了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工作,陆续组建各类新型研发机构47家,实现了盟市全覆盖。这些研发机构的主要任务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研究开发产业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急需的关键共性技术;以市场为导向,为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提供成熟而先进的技术、工艺和产品;强化国际国内科技合作与交流,引进高层次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带动全区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一会儿发布的几项科技重要成果就是以新型研发机构为主体完成的。
三是成果转化服务改革取得创新性突破。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率低一直是困扰产业升级、结构调整的重大问题,国家和各地区都在努力寻找解决的办法和途径。为攻克这一难关,自治区政府出台了《自治区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八项措施》,具体政策包括: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对科技成果转化活动实施后补助;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应设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机构,建立符合科技成果研发转化特点的内部激励制度;允许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科研人员到企业兼职和离岗从事科技成果转化、技术攻关活动、创业,等等。同时,依托科技重大专项支持和内蒙古科技创新大数据云平台的支撑,通过构建“互联网+”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率先建成了一个基于互联网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技术转移全流程服务平台内蒙古科技成果交易平台,有力推动了科技成果转移转让。
四是投入机制改革促进了科技与金融有机结合。为解决科技投入低、科技型企业融资难、企业研发投入普遍不足等问题,自治区政府设立了内蒙古科技协同创新基金,旨在创新政府科技投入模式,构建多元化投入体系和市场化投入机制。目前,资金规模已达到8亿元,投资范围涵盖多个领域的众多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项目撬动盟市财政、银行、基金、民间投资等机构资金投入5.65亿元,近期还将探索天使投入板块、科技创新板等新的科技投入方式。
2012年底,自治区政府启动实施了科技重大专项,围绕《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和《自治区科技发展规划》,重点支持了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大数据云计算、生物科技、蒙中医药、新型煤化工、现代农牧业等自治区重点发展的产业领域。累计实施项目400多项,自治区财政投入20亿元,带动地方和企业投入60多亿元,在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举例来讲,在重大专项的支持下,中核公司突破了核燃料组件制造等多项关键技术,服务国家战略能力明显提升;包钢集团新一代高品质稀土钢开始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内蒙古恒业成公司有机硅单体生产的原料转化率、生产成本、安全性等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内蒙古科技大学研发的高耐磨、耐腐蚀、耐高温的特种微晶玻璃已经成功得到市场化应用,为解决白云鄂博尾矿问题开辟了新的途径;内蒙古瑞盛新能源有限公司建成了年产30吨石墨烯生产线,等等。
第一项,世界首条稀土硫化物着色剂连续化隧道窑生产线在包头建成,并成功实现产业化。2015年5月,自治区政府与中科院共同协商组建了中科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该中心引进了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张洪杰院士团队3项核心专利,在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的支持下,研发成功世界首条稀土硫化物着色剂中试生产线,并生产出首批硫化铈红色着色剂。经过1年多反复试验,实现了生产线的连续化、规模化稳定运行。今年11月,包头稀土研发中心与世纪中天(北京)投资有限公司签订技术转让协议,由该公司在包头投资10亿元,建设5万吨/年稀土硫化铈着色剂生产线。该项目的产业化,将会全面改善稀土资源的平衡利用,形成稀土产业新的增长点,仅化妆品、陶瓷、色母粒、涂料、油墨等五个行业,全球年需求高档红色颜料就达到79万吨,市场规模约350亿美元,5万吨生产线全面投产后,产值预计超过百亿元。同时,该项目已经为我区培养了20多名高科技人才。
第二项,热镀钢(铝)复合板热转印彩印板技术在我区成功实现产业化。在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的支持下,浙江大学包头工业技术研究院,从2015年开始对热转印彩印板核心设备和关键技术进行攻关,先后掌握了国际最先进的三套色转印技术及其工艺流程,正在积极贮备四套色技术和全世界尚未应用的全数字化控制技术,用于向更高端产品转型。今年11月16日,年产7万吨国内最高端的热镀钢(铝)复合板热转印生产线日全线热试成功,投产后预计年产值3亿元。这项技术的产业化,能够延伸包头市钢铁和铝的产业链,积极消化钢铝产能。金属彩印板属于可再生产品,可重复循环利用,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固体废物排放,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改善工作环境。
科技创新平台载体主要是支撑研究开发、服务创新创业、推动成果转化的各类机构,包括研发机构、科技服务机构、企业孵化器、科技园区基地等。五年来,自治区政府通过大力实施项目、人才和平台三位一体工程,积极推动创新平台载体的提档升级和合理布局,在数量大幅增长、功能不断完善的同时,国家级平台载体建设取得新的突破,新增了3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级高新区、6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和5个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一是我区第一家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获批。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j9九游会是国家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基础研究的重要举措,一直是我们积极打造的关键创新平台。为此,自治区政府先后投入大量建设和科研经费,全力推动此项工作。今年9月4日,科技部、自治区政府联合印发了《关于批准建设省部共建草原家畜生殖调控与繁育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通知》,标志着我区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实现了零的突破。该实验室依托内蒙古大学,围绕国家现代畜牧业发展实际需求,以草原家畜繁育相关重大共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为突破口,聚焦草原家畜生殖调控、草原家畜遗传繁育和家畜遗传与环境互作三个研究方向开展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为提升草原家畜繁殖效率、选育草原家畜新品种、建立草原生态养殖模式以及我区畜牧业转型升级、增强竞争力提供科技支撑。
二是我区培育的第4个国家级高新区升级工作进展顺利。刚才,我介绍了我区国家级高新区建设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实现了新的突破。赤峰高新区作为我区打造的第4个国家级高新区,近年来,科技服务体系不断完善,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壮大,创新创业环境不断改善。11月24日,科技部专家考察调研组对赤峰高新区给予了高度评价,在升级国家级高新区的进程中取得重大进展。在此向大家作个通报,也希望赤峰高新区尽快成功升级,通过不断努力,早日建设成为实施东北振兴战略的重要平台、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和东部盟市经济圈的重要引擎。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党的十九大吹响了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现代化强国的号角。未来五年,自治区党委、政府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力争我区综合科技实力进入全国中等水平,为建设创新型内蒙古、现代化内蒙古而不懈奋斗。
作为我区唯一的学科类国家重点实验室,我想请问内蒙古大学领导,实验室将对学校“双一流”建设起到哪些作用?接下来自治区政府和学校将对实验室提供哪些支持?实验室未来五年计划如何发展?
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国家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重要基地,不仅是“国家创新体系的杠杆作用点”,也是高校开展“双一流”建设的重要载体。内蒙古大学2016年被自治区确定为“双一流”建设首选高校,2017年顺利入选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重点建设生物学学科。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获批,将对我校“双一流”建设起到有力的支撑促进作用。
一是促进学科队伍建设。“国重”具有人才“引”和“育”的双重优势,不仅可以汇聚高水平师资队伍,而且能够培养作为学科生力军和梯队的青年学术骨干,带动其他学科的快速发展。
二是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国重”具备人才集中、资金充裕、条件完备等优势,有能力围绕学科发展前沿,承担重大科研项目,通过“顶天立地”的创新性研究,提升学科整体创新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三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国重”汇聚了一流学术队伍,有着浓厚的学术氛围,通过承担一流科研项目,在产出一流科研成果的同时,能够激发创新灵感,形成优秀创新文化,培养具有优良科学素质和科研能力的一流创新人才。
一直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对内蒙古大学的建设发展给予了特别的关怀和巨大的支持。未来五年,自治区政府将每年给予实验室1000万元专项建设运行经费,主要用于实验室日常运行、开放课题设立、人才引进培养等,五年合计5000万元;科技厅将在科技计划项目、创新团队建设、高端人才引进和培养、科研条件建设等方面给予倾斜与支持。
作为依托单位,内蒙古大学将以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为契机,坚持实力水平提升与深化改革的双轮驱动,大力实施高端人才发展、一流学科建设、科研创新能力提升、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支撑引领地区创新驱动发展、国际化水平提升等“六大战略”,加快深化学术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科研体制机制、人才培养模式、民主管理制度、社会合作机制等方面的“六大改革”,激发创新潜能,释放创新活力,着力提升实验室整体实力与贡献水平。为实验室建设提供实验用房、科研仪器设施、科研经费等必要的基础条件,并在科研人员编制、学位点建设、人才引进、研究生招生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支持其探索建立符合科技创新规律的管理模式和制度,给予相对独立的人事决定权。目前,已为实验室设立了由4名院士、2名长江学者、2名杰青和5位知名专家组成的学术委员会;已面向全球招聘实验室主任、课题组长、学术骨干等高端人才。
实验室将开展具有区域特色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坚持高标准建设目标,进一步凝练发展方向,提升科研水平,加强队伍和实验条件建设,建立健全运行管理机制,努力成为区域内组织高水平科学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研人才、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为支撑引领我国绿色草原畜牧业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健康发展、筑牢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带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刚刚孙主任发布了我区取得的两项重要科技成果,令人倍感鼓舞。据我了解,这些成果的形成与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实施密切相关,j9九游会我想请科技厅的领导简要介绍一下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在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实施过程中,一是突出顶层设计,把项目的主攻方向放在自治区优势特色产业和各盟市重点发展的领域,定位在通过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实现科技重大成果的产业化,总体目标是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带动企业做强做大;二是突出项目、平台、人才“三位一体”协同部署,通过科技重大专项,打造高水平研发平台,引进培育高层次科技人才,促进我区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三是突出发挥自治区科技投入的引导放大作用,把重大专项与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结合起来,在支持新型研发机构承担科技重大专项时,要求自治区、盟市、企业的投入按照1:1:2配置,使科技经费投入放大到4倍,现已吸引社会投入20多亿元;四是突出科技金融体系建设,每年将科技重大专项经费的一部分用于自治区科技协同创新引导基金,以新的模式投入到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之中,使得科技金融平台规模不断扩大;五是突出项目管理的“放管服”改革,给项目负责人充分的自主权,对于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难,积极帮助解决,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同时,对项目的实施方案、经费预算等严格要求,确保财政经费安全,确保专项投入达到预期目标。
党的十九大在科技创新方面提出了新思想、新目标,下一步自治区科技工作将如何把十九大精神落到实处?
党的十九大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对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进行了系统部署,把创新作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强调要更加突出基础研究、战略支撑、战略科技力量、企业主体和成果转化、创新环境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
进入新阶段、面对新使命、实现新目标,意味着自治区科技工作需要注入新的内涵。基于对目前我区科技发展形势的研判,我们认为,今后一个时期,是自治区主动适应、积极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必须把握科技创新新机遇,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和自治区对形势的科学判断上来,把行动统一到中央和自治区对形势的决策部署上来,深刻分析科技创新事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适应经济转型发展对科技创新的迫切需要,紧紧扭住薄弱环节,在补齐短板上下更大功夫,科学谋划科技和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新举措,更好地适应和支撑经济发展新常态,不断取得科技创新工作的新突破。
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自治区科技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务,我们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贯彻落实好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科技创新工作的各项重大决策部署,坚持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着力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各项政策的落实,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产业转型升级。
一是继续实施三大工程。紧扣自治区“六大基地”“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两个屏障”建设和科技惠民等方面的技术瓶颈,重点实施实用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重点领域关键共性技术攻关、科技创新人才平台载体建设“三大工程”,按照项目、人才、平台一体化建设原则,实现科研项目、资金投入、平台建设、成果收益分享以及各类奖励政策方面的统筹安排。
二是构建生态文明建设创新示范体系。依托内蒙古,联合北方各省区,建设国家荒漠化防治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形成面向市场的荒漠化防治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打造我国北方荒漠化防治科技示范带。推进包头国家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区建设,形成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典型模式。j9九游会在呼伦贝尔、科尔沁、浑善达克、库布其、乌兰布和等典型生态类型区,建设8个左右生态产业创新示范区。
三是积极培育创新主体。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方案,建立现代科研院所管理机制;加强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研究支持力度,提高高等院校科研创新能力;开展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实施新一轮企业技术创新工程;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行动,在2020年实现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五年翻两番,达到1000家目标。健全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培育发展科技服务业。落实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引进培养各类创新人才。发展各具特色的众创空间和星创天地,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科技协同创新基金与金融机构的联系互动,建立科技金融助推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长效机制。
四是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关于财政科技项目经费管理改革政策意见,深入推进科技经费“放管服”改革,转变科技经费监管方式,在事中、事后监督检查的基础上,强化事前咨询服务,开展事前培训和经费使用纠偏和引导,从根源上帮助科研人员和项目承担单位规范使用科技经费,提高科技经费使用效益。建立完善科技创新投入体系,加快建立完善以财政科技投入为引导,以企业投入为主体,以银行信贷和风险投资等金融资本为支撑,以民间投资为补充的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科技投入体系,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有力保障。
五是构筑科技开放合作新格局。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际科技合作。集成并充分利用国内科技资源,全面深化对内科技开放与区域科技合作,切实提高合作实效。建立健全军民融合的创新体系,完善军民融合科技项目实施机制。
六是加快构建区域创新体系,建立呼包鄂协同发展机制,建成呼包鄂自主创新示范区,打造区域创新高地;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j9九游会管理和服务,开展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完善知识产权政策法规体系;加强科研条件建设,建立完善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开放共享机制,提升区域创新能力。
国家重点实验室代表了国家在该领域的最高研究水平,跻身其中实属不易。我想请内蒙古大学领导介绍一下实验室近年来取得的成绩和在支撑引领自治区畜牧业发展中的作用。
内蒙古大学是新中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创建的第一所综合大学,也是自治区唯一的国家“211工程”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生物学作为建校初期就设立的6个学科之一,始终秉承首任校长乌兰夫提出“面向草原,旁及农林”的办学方针,坚持立足科学前沿,以研究和解决我国北方地区草地动植物资源及农牧业生产中的重大关键问题为目标。“省部共建草原家畜生殖调控与繁育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在1986年由旭日干院士倡导成立的实验动物研究中心基础上,经过了几代内大人的不懈坚守和不断探究,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目前,实验室拥有由65人组成的充满活力的研究团队,博士学位人员比例达82%,海外深造和工作经历比例达62%,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科技创新团队”、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获首批“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中国侨界创新团队奖”等荣誉。
实验室围绕草原家畜生殖调控与遗传繁育等理论与技术问题进行了长期研究。科研项目方面,近5年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973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18项。取得成果方面,近5年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50余篇,获国家级与省部级奖励10项,国家发明专利12项,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近300名,在牛羊受精、胚胎发育、干细胞等领域近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如包斯琴教授课题组在模式动物体内发现了一种具有广阔发育潜能、可在体外“无限扩增”的新型干细胞,这一发现对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具有重要科学价值,对人类不育不孕、再生医学、疾病模型建立等具有重大应用前景,该研究在Nature集团出版的国际知名学术期刊《Cell Research》上发表论文。
引领支撑草原畜牧业创新驱动发展和产业升级方面,与自治区12家草原家畜养殖知名企业保持着密切协作关系,实现了牛羊繁殖生物技术体系的完善与产业化应用。例如,与内蒙古白绒山羊种羊场合作,培育出高产绒量阿尔巴斯绒山羊群体,产绒量提升50%以上。与圣牧高科合作,利用克隆、基因编辑等现代生物学技术手段,培育出优质安格斯公牛、和牛公牛、荷斯坦公牛、渤海黑牛公牛和双肌臀鲁西黄牛,为培育适合内蒙古草原的新型肉牛奠定了种质基础;创制的国际首例双肌臀黄牛,其生长速度和产肉量分别提升20%和30%。与赤峰圣泉牧业合作,开展西门塔尔牛、鲁西黄牛和蒙古牛的提纯复壮和新品系培育工作,获得一大批生长指标优异的西门塔尔牛后代,为培育高产优质乳肉兼用西门塔尔牛和新型肉用西门塔尔牛新品系打下了坚实基础。与赛诺牧业合作,开展肉羊高效繁殖技术产业化和高产新品种培育工作,成功培育推广“杜蒙羊”和“杜寒羊”两个高产肉羊新品系,引领了当地肉羊产业升级,实现了经济效益与草原保护的双促进。实验室获得了2016年度国家技术奖发明奖二等奖。